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他是公共知識分子、思想家,更是實踐者,堅定持續長達半世紀的社會改造運動

  朋友都叫林孝信「老林」。他創立《科學月刊》,以熱情吸引參與者,在現實中創造條件,以運動的方式推進科學知識普及;他投入保釣運動,將不平化為力量,從愛國情懷與民族主義出發,發展出「第三條道路」;他積極參與社大運動,以「解放知識,改造社會」為目標,改革教育體制;他大力推動通識教育,致力促進民眾批判精神與批判能力的培養,進而達到「賦權」的目的;他念茲在茲左翼運動的實踐,視其為第三世界知識分子責無旁貸的使命。

  這些事業的成果或許不會以林孝信為名,但參與過這些運動的幾代人,多少都曾受到其人格的激發或感動。

  2015年12月20日,林孝信因肝癌末期,溘然離世,享年71歲。對於曾經和他一起合作打拚的戰友、同志,甚至跟他共同工作的年輕一輩而言,彷彿也是一個美好純真時代的最終謝幕。由王智明主編的《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既是林孝信的生平回顧,亦是對這個美好時代的紀錄與思考。

  全書共十一章,收錄五篇訪談、一場座談、五篇側記,另外編錄林孝信生平年表與著作目錄。【輯一:訪談】與【輯二:座談】從林孝信的家庭背景、求學歷程說起,一路寫至創辦《科學月刊》、參與保釣運動、發起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再述及返臺創辦社區大學、推動通識教育與釣魚台公民教育計畫,除了描繪出林孝信生平與志業的概覽,也為「黑名單」歷史、70年代海外左翼、80年代島內黨外民主運動,及其與之後社會運動的關聯,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脈絡。【輯三:側記】分別由林麗雲、王智明、吳永毅、鍾秀梅和陳美霞執筆,一方面補充訪談或座談中較少論及的面向,一方面拉出了批判與懷念的距離,呈現出一個更為立體、具有厚度與溫度的老林,也具體而微地記錄了林孝信對後輩的影響與啟發。

  在景仰與緬懷之外,本書更重要的面向在於:我們如何能像林孝信一樣,認真看待歷史與國際,務實地面對理想與現實。誠如林孝信對《科學月刊》的理解:社會改造的事業不是他的,是所有人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與義務去參與、實踐與改變。這或許是本書最終的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智明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與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合聘副教授

吳永毅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助理教授

李淑珍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教授

林正慧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林嘉黎

  自由業者

林麗雲

  國立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研究員

陳光興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共同主編,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陳宜中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思想》季刊編委

陳美霞

  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所特聘教授,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長,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

陳瑞樺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與社會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

劉源俊

  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名譽教授,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董事長,臺灣釣魚臺光復會理事長

歐素瑛

  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錢永祥

  《思想》季刊主編

鍾秀梅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蘇淑芬

  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計畫助理

目錄

序一 老林的實踐:一個沒有止境的社會改造集體事業/陳美霞
序二 保釣運動與愛國主義:紀念林孝信先生/錢永祥
序三 一生都在搞運動的老林/劉沅
 
前言 理想、啟蒙與奉獻/王智明
 
【輯一】對談
第一章 《科學月刊》的世代:林孝信與劉源俊對談/劉源俊、林孝信、李淑珍
 
【輯二】訪談
第二章 走過黑名單:林孝信先生的生平與志業/歐素瑛、林正慧
第三章 一生釣運,普及教育的苦行僧/陳光興、林麗雲
第四章 保釣與海外左翼運動/林麗雲、陳瑞樺、蘇淑芬
第五章 保釣、兩岸與理想主義/王智明、錢永祥、陳宜中
第六章 意識型態與第三世界再啟蒙:林孝信病中談話/陳美霞、林嘉黎
 
【輯三】側記
第七章 典範在夙昔:側寫林孝信/林麗雲
第八章 摸索第三條路線:追思林孝信/王智明
第九章 家庭相簿裡的另一個老林/吳永毅
第十章 與老林一起工作:推動農村型社大的點滴回憶/鍾秀梅
第十一章 老林與社大運動這個集體事業/陳美霞
 
附錄 林孝信先生生平與著作簡表/黃意函 編
 
 

序(節錄)

老林的實踐:一個沒有止境的社會改造集體事業


  實踐高於理論的認識,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並且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黑格爾,《邏輯學》,一八一二

  一九八○年代末,老林(朋友之間稱呼林孝信「老林」,我也就這樣稱呼他吧)從臺灣戒嚴體制的海外黑名單被解除不久,就回臺灣去找他的摯友、著名作家陳映真,也參加了陳映真一九九○年代開始舉辦的、有關臺灣社會性質論的讀書會。期間他與陳映真有過多次深入的對話,老林說:「……記得他(指陳映真)很多次建議我不要搞那麼多活動了,要多做理論的建設,因為臺灣非常需要理論的工作。但我認為理論的建設需要實踐的基礎,我在臺灣的實踐還太少。」(參見本書第三章〈一生釣運、普及教育的苦行僧〉,頁二○二)

  一九九七年,老林與我帶著兩個還在小學讀書的女兒,全家自芝加哥返臺。之後,老林全身投入改造臺灣社會的種種工作,數年後,老林有「更多的實踐」了,朋友們都認為:老林腦袋裡頭的學問、經驗、智慧、理論,應該整理出來,我及朋友們也跟老林提過無數次,這已經是我們朋友圈的共識。但唯一不完全同意的就是老林本人,因為他認為對改造社會的事業而言,實踐工作、組織工作還是最重要的!至於理論的建設、著書立說……以後再說。

  回顧過去半個世紀之中,老林跟數不盡的保釣戰友們、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同志們、科普同道們、社區大學運動的夥伴們、通識教育的同仁和師生們,及左翼運動的戰友和同志們,從一九七○年代開始就不曾停歇、為臺灣的民主(我這裡的民主不是當前我們見識到的那種扭曲的西式選舉民主)、公義、平等,為創造一個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的集體實踐而共同努力著。在這個改造社會的集體事業中,老林如「苦行僧」一樣、孜孜不倦地,甚至頑強而艱苦卓絕地,進行著一場沒有止境的實踐。雖然沒有「著書」,但在教學、組織、實踐的過程中,老林從不間斷地為集體理想事業「立說」,有時是教學、演說、研討,有時是評論、訪談、對談。《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這本書主要就是以訪談、對話的方式生動地將其展現出來。這個集體事業主要包含了科學普及、保釣運動、社大運動、通識教育及左翼運動等五個方向。

  首先,科學普及。以《科學月刊》為例,老林一直強調,《科學月刊》「不是個人的事業」。一九六○年代末、一九七○年代初,老林與廣大留學生社群共同體認到:相對於其他國家的成就,自己的國家顯得多麼貧乏;民眾缺乏科學的態度,對科學盲目崇拜;臺灣的學生僅關注課業,對社會缺乏關懷、對國際局勢缺乏認識、對批判性思考訓練不足。於是,以一百多人為共同發起人,許多留學生與科學家無私地投入《科學月刊》的創辦與長期經營。老林在《科學月刊》四十週年之後,再度提及我上面說的「集體」,他說:「《科學月刊》從創辦起,四十多年來不知多少人貢獻他們的心血,默默地耕耘。大家都把《科學月刊》當作臺灣社會的公共資產。正因為這個公共性,才使『理想、啟蒙、奉獻』的理念與精神長期堅持下來。」半個世紀來,數不清的知識分子投入到這個科學普及事業的實踐,至今未曾停歇。

  再說保釣運動。老林說,留學生投入《科學月刊》的創辦與投入保釣運動,有其內在的一致性。他們(包括老林)因自己家園中的釣魚台被美、日私相授受的不公不義而憤憤不平;預見臺灣漁民權益將無法受到保障的問題;失望於帝國主義強權霸道之下,政府怯懦不敢積極保釣。於是他們投入實踐、化不平為力量,在留學生中展開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老林說,參與保釣運動的一代滿懷理想主義的色彩,他們愛國愛民、關懷世事、熱情且不計較個人得失、勇於為正義事業出錢出力,甚至犧牲學業、事業,不怕被列入黑名單,投入與個人功成名就無關的保釣運動。保釣運動即將步入五十週年,海內外過去投入保釣運動、持續關注釣魚台議題的「老保釣」及「新保釣」正熱切討論及規畫如何舉辦紀念活動,見證這個半世紀以來沒有止境的、改造社會的集體實踐。

陳美霞(成功大學公共衛生所特聘教授,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長,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

前言(節錄)

理想、啟蒙與奉獻


  實踐:《科學月刊》、保釣與第三世界

  這五篇訪談,加上對談,突出了孝信先生一生志業與思想的幾個方向,其中保釣運動可以說是扮演了他人生轉折與樞紐的關鍵。這不僅是因為他對保釣事業投入之深,而被迫放棄學業、列入黑名單,更是因為保釣運動代表與喚發的理想主義精神,一直是孝信先生力求實踐的道路。從參與一九六三年的青年自覺運動受到啟發,到克勤克儉、群策群力地創辦《科學月刊》,孝信先生一直關心的是如何透過實際的作為,而非高蹈的口號或主義,將所學貢獻社會與國家,並在實踐的過程中集結同志、擴大參與,形成一個集體的,而非個人的事業。誠如他在《科學月刊》創刊號的代發刊詞上所題:「這是你的雜誌,不是我們的雜誌。」刊物與運動(事實上,刊物即運動)的目的,是讓社會共有,是為了改變社會與創造社會。保釣運動為這條實踐的思路添上了愛鄉保土的愛國主義色彩,也從而打開了長期內蘊於臺灣社會的潘朵拉盒子。但是孝信先生不為路線的分裂所動搖,反而在分裂的波折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社會主義世界觀,以及所謂「第三條路線」的行動綱領――期待超越統獨立場,支持公義的社會改造行動,能讓臺灣從戒嚴走向民主與解放。而一九七○年代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的啟動,恰恰代表了「第三條路線」的素樸實踐與邊緣戰鬥。如他所說:「比統獨更重要的是對臺灣社會的關心……支持臺灣為正義的鬥爭、受壓迫的鬥爭,這是不論哪個立場都要去支持的。」誠然,透過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的運作,孝信先生不僅找到了一個從海外介入臺灣社會的方法,營救陳明忠先生、支持黨外民主運動、培訓組織幹部,透過各種的連繫與活動(尤其是夏令營),他也將芝加哥變成了串聯海外左翼的樞紐。這種以自身為橋梁的實踐,讓孝信先生成為左右統獨共同敬重的前輩與諍友。或許彼此最終的立場並不一致,但他廣納百川、不拘一格、誠懇做事的胸襟與氣度,不只贏得了尊敬,也為臺灣社會保留了一個不為私利、只問公益的典範。或許,正是為了實踐這種務實的、帶有現實感的理想主義,敦促他從北美回到了臺灣,拋開光環,開創社區大學、推動通識教育以及釣魚台公民教育計畫。從《科學月刊》、保釣運動而通識教育,雖然跨度很大,但每個項目都是改造社會、創造社會的具體實踐,他一以貫之,毫無虛偽與違和,並且奮鬥不休。

  保釣的另一個關鍵作用是思想性的。這包括了對中國現代史的重新認識,即劉大任所謂的「走出神話國」,對美國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批判,以及對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中國大陸)的同情理解。最後這一點尤其重要。在〈意識型態與第三世界再啟蒙:林孝信病中談話〉裡,孝信先生明白地指出了一個根本、卻常遭忽略的問題:即雖然第三世界的相關論述已有不少,但是我們鮮少能夠從第三世界的歷史中解釋第三世界,因為以科學與民主為主軸的啟蒙思想主要還是西方的內容,第三世界自己的啟蒙,除卻科學與民主,還可以是什麼?換句話說,如果所謂的「進步」與「現代」,是以西方為尺規來理解的物質進步以及科技和制度的現代化,那麼在科技破壞與民主蒙塵的當代,第三世界的發展能不同時對西方啟蒙的內容與精神發出質疑、提出挑戰嗎?我們能夠不去質疑那些被意識型態化的公民社會與革命話語嗎?孝信先生想要改造社會、解放知識的熱情,並沒有蒙蔽了科學的冷眼;相反地,恰恰是他冷靜而深刻的科學之眼,不斷提醒我們要從各種教條中解放出來──不論是左翼、右翼,還是科學主義的。對孝信先生來說,重要的是保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而不是一頭熱、一窩蜂的主義狂熱。這也是他提煉自保釣運動的深刻反思。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5423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76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九章 家庭相簿裡的另一個老林/吳永毅

因為負責製作告別式播放的短片,老林走後一週,從他的書房抱了近十本十幾公斤重的相簿回南藝大,再挑選了約一百六十張相片,掃描給剪接師曾吉賢備用。最後短片只用了十幾張,為了說明家庭影像所包含的歷史性和真實性,在此以兩組短片遺珠的相片來懷念或再現老林。

第一組:士林書店的書架及其他

一九八五年初,我來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那時正在建築研究所讀博士班的夏鑄九,試圖把我組織進入兩個在美臺灣人左翼社群:一個是以洛杉磯為基地、蔡建仁為核心的《臺灣思潮》社群;另一個就是以芝加哥為基地、老林為核心的「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支援會)。那年暑假,夏鑄九安排我到芝加哥投靠老林,我的打工工作是協助老林籌備「士林書店」,幫忙製作書店裡的全部書架,只不過因為我第一個學期修了另類建築大師Christopher Alexander開設的「營造體驗」,那堂「課」就是跟隨大師當學徒,在郊區蓋一間木造車庫,學過幾種木工DIY機器操作。

老林不認識我,他也應該知道我是半桶水學徒,竟然敢把書店最主要的裝潢工作交給我執行。這其實頗反映老林的行事作風,就是完全信任他的組織對象(或說讓被組織者覺得自己完全被信任),樂觀相信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情,那時我根本沒有任何自己動手組裝一座書架的經驗:在臺灣的建築設計課,或寒暑假去事務所打工,也沒有接觸過書店的設計,因此非常惶恐,硬著頭皮從頭摸索,但老林卻是老神在在。

書店的店址原本是白人房東自己開的一家陳年五金鋪,我到芝加哥後不久,老林帶我去看店址時,房東剛要準備開始結束營業大拍賣,兩個月後才會交屋,所以不能像臺灣做裝潢那樣就地施工。老林在芝加哥大學北邊租了一間木造公寓給我當宿舍,然後那個連棟公寓沒有隔間的地下室(半層在地面),就是老林規畫的製作書架的木工廠。印象中書店的坪數不小,應該有五、六十坪,所以必須製作的書架的量當然不是業餘規模,又只有我一個「木工」,其實我打心底就不相信這是務實的規畫,也連帶懷疑老林是否是個務實的人。
 

 

 

 

現在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逐漸放緩,能夠創造出來的高薪崗位也變得越來越少,普通家庭的學生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中產階級,就變得更加困難。特別是現在高校擴招嚴重,大學生的數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許多大學生直接就業,都是只能找到到月薪三四千的工作,只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應該引起現在的高中生重視。如果自己將來也是這樣的就業狀況,那麼何時才能夠在城市立足?特別是普通家庭的學生,更是值得反思。因此,現在的高中生是應該考慮自己的專業問題,想清楚學怎麼樣的技術,才能夠讓自己將來能夠找到好工作,才能夠容易出現逆襲。筆者今天推薦4個專業,各位學生可以作為參考。 一、微電子專業(集成電路) 國務院現在大力發展半導體行業,給予非常多的資金以及政策支持,希望企業能夠填補我國市場的空缺。當國家重視一個行業的時候,這個行業裡面的企業就能夠得到迅速的發展。根據國務院的設計,2020年我國的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3500億元,能夠創造出大量的就業崗位。 因此,微電子專業的畢業生,就很容易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半導體是一個高精技術領域,進入的門檻非常的高,所以畢業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能夠容易拿到高薪,實現財富自由,實現人生的「逆襲」。 ... 二、軟體工程專業 軟體工程目前是最受理科男生歡迎的專業之一。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離不開IT人才的支持,所以軟體工程專業的畢業生非常好就業。網際網路企業招聘軟體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不看重應聘者的學歷,看中的是技術以及能力。 即使是專科的畢業生,如果技術條件過硬,也是能夠拿到月薪過萬的工作。而名校的碩士畢業生,基本都能夠拿到20萬以上的年薪。這個專業不看家庭背景,也不看人際關係,只看能力,所以很適合普通學生。 ... 三、物聯網工程專業 物聯網是近些年才提出來的概念,主要是融合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同時實現信息的交流,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運行效率的目的。所以網際網路應用是非常的廣泛,物流企業、生產企業、電子商務企業等,都會被覆蓋在其中。 因此,物聯網行業人才缺口很大,在未來的十年里,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是非常吃香,也容易拿到高薪。 ... 四、金融學專業 我國經濟的發展,必然會使得金融行業變得更加繁榮,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所以現在的金融學專業的畢業生,薪酬待遇是排在所有專業的第一名。當然,這個專業也是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如果是名校的研究生畢業,將來的發展前景會非常好。如果是普通學校的本科畢業生,可能就需要轉行,才能找到工作。如果機會來了,就看你能不能把握! 當下時代你生意不好做工作工資,創業也沒方向,你再不想用自己的青春去成就別人的夢想,聯繫潘寧教練2637168063我願意手把手教你如何藉助網際網路創業改變自己以及家族的命運 只靠死工資想實現財務自由太難了,除非你是投行的分析師,年薪百萬 窮人的思維是往往只會哀嘆財富遙不可及,而富人思維卻總在思考,咱沒本金,沒條件,但咱有什麼資源能撬動這事件的實現? 因此,普通家庭的學生,報考金融學專業,將來努力讀到研究生畢業,然後在金融行業工作,年薪幾十萬都不是問題,人生就能夠實現「逆襲」。 ... 以上的4個專業,主要靠的是學生的能力,而非其它的資源。只要自己有技術,有能力,就能夠迅速找到高薪的工作,在大城市立足。因此,很適合普通家庭的學生。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7Ra3oj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4153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勤美誠品附近隨性捲短短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台中西屯型男剪裁專業剪髮推薦髮廊霧峰水波紋捲專業剪髮推薦髮廊大肚日韓髮型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東區瀏海減齡方式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東勢髮廊推薦推薦染髮店 台中染髮推薦ptt龍井髮色去色處理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一中商圈推薦精油養護護髮 台中男士理髮推薦台中西屯結構護髮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和平隨性捲短短髮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日韓髮色台中染髮推薦新光三越附近韓式木馬燙推薦染髮店 北屯髮根不好剪推薦髮廊 台中髮廊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最強開箱文體驗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